热线电话:023-88968651

入学须知 当前位置: 迎新首页> 入学须知 > 详情

防诈骗小课堂 | 拒绝校园贷,不负青春债!

来源/作者: 浏览次数:228 发布时间:2025-08-10
零门槛、无抵押、无利息;专为学生打造,秒到账……

这些字眼都来自于为大学生“量身定制”的陷阱——校园贷。对害人不浅的校园贷大学生们应擦亮眼睛,莫入圈套!


一、什么是校园贷

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,网上提交资料,通过审核、支付一定手续费,就能申请信用贷款。除此之外,校园贷还有很多常见套路:

1.利益诱导
不法分子通过支付小额报酬的方式,诱导学生完成指定贷款任务,借用学生信息骗取贷款资金后跑路,后续还贷负担落在学生身上。
2.提前消费
利用学生爱攀比、爱享受的虚荣心理,引导学生超前消费并提供小额消费信贷,后续学生无力承担还款和支付高额利息。
3.兼职诱惑
不法公司假借高薪招聘名义,误导学生进入工作,提供高额付费岗前培训,学生无力缴纳则提供第三方贷款。
4.美容分期
利用学生爱美的心态,持续营销高额医美项目,并给予分期支付的方便,后期学生若无力还贷则面临征信不良的风险。

二、校园贷的形式
1.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,以免抵押、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,并要求缴纳贷款“手续费”“管理费”“保证金”等费用,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“拉黑”不再联系。
2.串通“职业培训机构”举办职业指导讲座,夸大培训效果,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,并与贷款公司勾结,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,从中诈骗学生。
3.要求学生提供照片、视频、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,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,便以此威胁,勒索钱财。从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,大学生借贷不少都是花在了手机、电脑、衣服等炫耀性消费上,甚至还有赌博等违法行为上。

三、校园贷真实案例

案例一:

2017年4月11日,厦门某高校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,在泉州一宾馆自杀。据报道,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,仅在某一家平台就累计借款257笔共57万多元。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,期间曾收到过“催款裸照”。

案例二:
2017年8月15日,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范某某,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。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,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。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,他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“高利贷”,已累计达13万余元,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,一周后需还1600元,周利息高达500元。

案例三:
2018年,山东长清一批大学生深陷“套路贷”引起了网友关注,其中一女大学生借5000元被逼还13万,还写下30万欠条。诈骗团伙用各种手段催债,在借款大学生家的墙上喷上各种威胁性和恐吓性的语言,有的大学生已经离家出走,甚至全家搬迁……

四、如何避免踏入校园贷陷阱

1.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,不和他人攀比。

2.不要轻信他人。即使是熟人介绍的情况,也不要去申请“校园贷”,若有需要可以考虑银行这样的正规渠道。

3.及时反映情况。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误入“校园贷”圈套,一定不能默默承担下来,向老师或者家长反映情况,有必要时,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。

4.重视金融知识教育。学会甄别不良信息,远离“校园贷”。

5.遇到经济库困难,学会向父母老师求助。借“校园贷”不是解决困难的根本办法。